《南海名人》系列 : 陈启沅—中国第一家机械缫丝厂创办者

来源:南海历史文化系列丛书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1-06-22 11:41:30

陈启沅.png


  清道光年间,中国正面临最严重的内外危机。在内,吏治腐败,武备张弛,国库空虚,民众反清斗争频频;在外,西方列强势力东侵,鸦片荼毒国民。民族企业家陈启沅和他的缫丝厂,就是在这样一个腐败凋零的社会背景下成长和发展壮大的。


穷苦的孩子早当家

  1834年4月15日,亦农亦儒的陈缉斋又迎来了他的第七个孩子,这就是被后人尊之为“陈氏七子”、“岭南奇人”的陈启沅。陈启沅,字芷馨,号息心居士,南海县江浦司简村堡简村乡人,卒于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初三日,享年69岁。

  当时,正值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三合会首领陈开于佛山起义等大事之前后,民不聊生、内外交困,让本来就穷困的陈氏家庭始终过着饥肠剐肚的日子,因为贫病交加,陈氏4个孩子相继离世。

  陈启沅自幼聪明好学,阅读了诸子百家、星象舆地等许多书籍。为改变陈家食不果腹的艰难处境,陈启沅从小就冀望科举功名,于十四五岁时,他曾两赴童子试,均不第。不久,父亲去世,他才打消了走仕途之路的念头,随两家兄继承父亲遗志以农桑为业。启沅17岁时,协助二兄启枢,在村中设私塾训蒙,耕种桑塘,学童只有10多人,到年底,所得银不过二三十两,竟维持不了一大家子生计,无奈,其兄启枢只好去安南(今越南)另谋出路,启沅继续过着他半农半儒的日子。

  启枢初到安南,在他老表工作的杂货店当待工,恰在此时,西贡堤岸正开辟商埠,杂货店承接了一段工程,给启枢打理。工程做了几年才完工,启枢获得一大笔奖金,由此,启枢在堤岸投资自营商店,待运转正常后,回乡偕同启沅到安南一起经营,留启标在乡务农,照料家小,此时到了1854年秋季。


兄弟连心 其利断金

  启枢、启沅兄弟二人,先在安南堤岸海傍街设立怡昌荫号,经营杂货纱绸,由于哥俩经商有道,买卖有方,怡昌荫号的生意颇为兴隆,后来为扩充发展,他们又开设了均和栈杂货店、均和昌酱园、裕昌和东京庄、盛其祥谷米行,不仅如此,他们还向堤岸当局投承经营怡丰饷当。仅10多年陈氏兄弟便成了南洋华侨中著名的商人和富翁之家。

  在此期间,陈启沅为拓展商务,往返印支半岛、南洋各埠。农桑出身的他当然会关注到市面上的洋丝与华丝,当他看到法国人所办的缫丝厂机器先进,生产的洋丝大行其道,物美价廉,而自己家乡用手工做出来的华丝粗细不匀,销场日瘠,“仍未尝废农桑之心”,怀“还哺祖国”之愿油然而生,于是,在随后的六七年间,他反复加以考察、学习、研究西方汽机之学、缫丝之器及缫丝之法(后期著有《蚕桑谱》与《启沅算学》)。1872年(同治十一年),陈启沅决定回国创办机器缫丝厂。


开办缫丝厂 发展民族工业

  南海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端,那里河网纵横、水土肥美、气候温暖、日照长、雨量足。自古以来,南海就盛产丝织。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各地出现“弃田筑塘,废稻树桑”热潮,西樵居民的“岁食茶业与植桑衣我”,衣食支出都靠种茶和蚕桑解决。九江更成为“池塘相错,养鱼逐末”有桑塘,无稻田的地方。

  陈启沅在筹建继昌隆缫丝厂时是经过了一番认真思考。无论在资金、设备、原料、产品销售上,还是在人员招聘、厂址选择上,都立意打破旧的做法,采取革新措施。

  首先,他把厂址设在自己的家乡——南海西樵乡简村百豫坊陈家本宅,这不仅是为了利用家宅房屋条件的方便,以及借助家乡人情便利,更主要的是使工厂厂地和原料产地(南海历来盛产蚕茧)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也容易直接吸收附近的劳动力。

  1873年,陈启枢由安南先后汇款7000多两白银给陈启沅,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机械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由陈启沅亲自引进并改良的蒸汽机所缫出的生丝,粗细均匀、光滑洁净、色泽美艳,而且丝性弹力增强。由于生丝质量提高,产品销路更加通畅,从而价格大为提高,比过去土丝的价格高出三分之一。

  1881年10月5日,由守旧者操控的1000多人出现了捣毁机器破坏丝厂事件,由于腐败的清政府对民族资本家兴办的近代企业根本不予支持,继昌隆缫丝厂岌岌可危,陈启沅决定迁厂换址,于当年把继昌隆缫丝厂从南海迁移至澳门,3年后又重新迁回家乡,更改名为世昌纶丝厂。

  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与发展,标志着广东乃至全国缫丝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从此逐渐改变了我国几千年来手工缫丝的落后局面,促进了广东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由陈启沅改制的小机缫丝,推动了机器缫丝业在广州各地的发展,到1901年广东全省经营机器缫丝业者数百家,女工以此营生者达十几万人,生丝出口达4000余万两。中国妇女要求摆脱封建制度束缚的愿望也得到了具体体现。

  

一生勤学不倦 热心公益事业

  陈启沅一生,治学甚勤,中西新学,多有涉猎,自云:“性癖学艺、靡不追寻。”无论在国内、海外,于开拓工、商实业之同时,仍夙夜匪懈、勤学不倦,并将其心得写成《理气溯源》七卷、《蚕桑谱》二卷、《周易理数会通》八卷、《陈启沅算学》十三卷,还有所著《联吟集》、《菊宜谱》、《验方拾遗》、《艺学新篇》、《课儿尺牍》诸稿。

  1887年,陈启沅在继昌隆原址营建高大坚固的“百豫坊”,捐巨金重修简村、先登两堡之“吉水窦”(当地重大水利设施),又捐巨金于官山普济善堂、羊城崇正善堂,倡修西樵山之云泉仙馆,在简村办克勤义学,免收学费,设寿世堂药材店,延医驻店,对贫困者赠医施药,对乡中赤贫无以为葬者,则施予棺殓费。凡此种种,皆显示出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和革新精神的民族企业家的胸怀与气魄。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手机版
无障碍版
政务微信
政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