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名人》系列:何香凝—画魂国魂民族魂

来源:南海历史文化系列丛书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1-07-26 15:16:54

何香凝.jpg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何香凝女士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杰出女性。毛泽东曾高度赞誉她“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她是廖仲恺的妻子,也是孙中山的战友。孙中山在北京病危时,她是孙中山临终遗嘱的鉴证人之一。她不仅是中国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在画坛卓有建树的艺术家。


  何香凝(1878—1972),原名瑞谏,又名谏,祖籍南海盐步棉村(今广州市芳村区),出生于香港。何香凝从小就表现出与同龄女子不同的一面,富有反抗封建束缚的斗争精神,个性独立,爱憎分明,厌弃家庭中不主张女孩子读书的封建旧习俗,冲破重重阻力,争取读书识字,喜欢思考,接受新鲜事物。

  何香凝19岁时,已长成一位秀气中蕴藏着英气的大姑娘。这年(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0月底,她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一个是香港富商之女,一个是旅美华侨之子,何香凝和廖仲恺素不相识,那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说来有趣,这里面还有一段“天足缘”的故事呢。

  廖仲恺的父亲由于亲身经历旅美华侨所遭受的种种歧视,深知小脚女人是中国的一种耻辱,所以留下遗嘱:儿子必须讨个大脚女子做媳妇。可那时中国的妇女几乎都裹着小脚,社会上见不到几个大脚妇女。而何香凝由于个性解放,从小就拒绝缠足。这样,也许真的是应了天作之合之说,冥冥中似乎有一条红线牵引着,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19世纪末的中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他们都目睹了英帝国主义统治的凶残和祖国的孱弱,而当时以“学外国”为中心的维新思潮,正在发展为维新运动,人人都在追求新学。廖仲恺在勤奋攻读英语等功课的同时,又阅读富国强兵的新学书籍,准备报效国家。这对何香凝后来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她同丈夫一起同情维新、追求新学、渴望前进。戊戌变法失败后,许多青年到国外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希望学成归国后,拯救祖国于危亡的深渊,于是出洋留学的风气盛极一时。廖仲恺在香港皇仁书院的中学生活结束后,产生了去日本留学的愿望。但是,由于申请不到官费,他们“为经济所困,议之再三,迄未果行”。当时,廖仲恺父亲的遗产已被哥哥拿到官场中作为活动资本挥霍得差不多了。叔父廖志岗生活很阔绰,却不肯全力帮助他。廖仲恺为此常常郁闷不已。何香凝毅然把陪嫁的珠玉、金银、翡翠等首饰和所有的细软及家具卖掉,连同私蓄总共“凑得三千余金”,帮助丈夫赴日。

  就这样,1903年1月,廖仲恺暂别了何香凝,满怀着兴奋感激之情,途经香港跨海东渡扶桑。两个多月后,何香凝又把所有的杂物都卖掉,毁家去国,追随丈夫在同年4月到了东京。

  当时,漂洋过海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女青年屈指可数,总数还不足10人。何香凝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深为留学人群中热气腾腾的爱国气氛所感染,经常满腔热情地随同廖仲恺参加中国留学生的一些爱国活动和集会。

  1903年,何香凝写下了《敬告我同胞姐妹》,她在文中写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固男子义务,然与男子同视听、同官骸之女子独非人类乎?然则天下兴亡,吾二万万(女)同胞安能漠视哉!”表达出她的爱国热忱和改造社会的抱负。这篇文章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何香凝最早的一篇作品,也是我国妇女运动史中宣传妇女解放的屈指可数的早期作品之一。

  1905年,经孙中山介绍,何香凝加入同盟会,成为最早的女同盟会员。从此她在漫长的一生中,始终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追随者和捍卫者。辛亥革命以后,她经历中华民国的创立、二次革命、护国战争、两次护法运动,其间孙中山曾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每次她都尽其所能,积极配合孙中山、廖仲恺等人的工作。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高潮,何香凝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她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这场革命洪流中,此时的她,不仅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还是广东以及全国妇女运动的推动者之一。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廖仲恺继续贯彻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受到国民党内部极右派的仇视和忌恨,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暗杀,终年48岁。廖仲恺被害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毛泽东、邓中夏合写了《呜呼,廖先生之死》一文,周恩来与何应钦合写了祭文,周恩来还单独写了《勿忘党仇》的悼念文章。同年9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为廖仲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出殡时,广州市有20万人前往送葬,队伍长达10多公里。何香凝怀着悲恸的心情,为丈夫撰写了一副挽联:

夫妻恩,今世未完来世在;

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

 

  廖仲恺被害后,何香凝和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对破坏国共合作、背叛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何香凝倾心倾力为全国抗日武装筹款筹物,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做了大量工作。抗战胜利后,内战烽烟再起,何香凝极力反对蒋介石政府打内战,呼吁国民争取和平民主,并重申应实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使国人走上富强道路。为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何香凝与李济深等人相继建立了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和平运动联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等组织。1948年5月,她与李济深代表“民革”通电全国接受中共领导。

  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曾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多项重要职务。1972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

  为纪念廖仲恺并继承其遗志,何香凝于1927年创办仲恺农工学校,并亲任校长15年。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又先后更名为广东省仲恺高级农业技术学校和广东省仲恺农业学校。1984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2008年3月,该校再次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何香凝擅画,尤工狮、虎、鹿、鹤等动物画,意态生动逼真,寄意颇深。著有《何香凝诗画集》。1995年5月13日,何香凝美术馆经中央批准在深圳兴建,1997年4月建成开馆,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手机版
无障碍版
政务微信
政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