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名人》系列:庞尚鹏—明代推介一条鞭法的改革家

来源:南海历史文化丛书《南海名人》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1-10-09 11:07:44


  庞尚鹏(1523—1581),字少南,号惺庵,南海桂城叠滘村头坊人,明中叶著名经济改革家,与潘季训、刘光济、海瑞、戚继光等明代杰出改革家齐名,一度成为万历初年张居正大改革的先驱。


  庞尚鹏生于小商贩之家,父亲庞宾梅自幼丧考,不到10岁就为人负货贩卖,成人后经营木材。他生长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南海乡村,家境清贫但不困苦,少年时能拥有白天读书,暮归浇园,“秉来躬耕,不辞劳役”,冬夏仅一身粗布衣衫的普通农家人生活,因此自小就目睹、体验过下层人民的疾苦,为他后来为官为民的思想带来了较深远的影响。

  庞尚鹏出生正处于明代社会大改革、大转折的时期,明廷“大礼议”的硝烟正浓。在他出生前三年,提学副使魏校曾在其家乡广东大力推行“毁浮祠,兴社学”等一系列地方教化改革;自明朝洪武开国至嘉靖、隆庆年间,经历了200年,王朝日渐腐败,成法日渐废弛;豪强、宦官鱼肉百姓,祸及国家,内忧外患,屡见不迭。在这种社会环境和形势之下,一批正直有思想的官吏,从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出发,推动改革。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庞尚鹏考取进士,先观政兵部,初任江西乐平知县。他刚步入仕途时,朝廷就面临着席卷而来的内外交困,一方面,政府财政收支极为混乱;另一方面,南倭北虏又造成地方残破,民穷财尽,旨在调整国家政治变化和地方经济收入的一条鞭法改革就是在他仕宦时期蓬勃兴起的。由于庞尚鹏上任伊起,便查问百姓疾苦与当兴应革事宜,廉洁奉公,执法如山,当时有民谣曰:“一廉如水,一猛如虎。”3年之后,他奉令调职,士民攀留挽泣,追送三百里,并为之立“去思碑”。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庞尚鹏出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几年之后擢升为河南巡按。他在巡视地方时,严惩危害百姓的官吏,俗称“庞铁面”,那时他还不足40岁,却已经成为巡按一省的一方大员了。他“介直无所倚,所至搏击豪强,吏民震慑”,得到了广大百姓之拥戴。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庞尚鹏改按浙江,这期间他“早夜廷众,博揽舆议”,推动了他人生的一次很重要的改革行动——推介“十段锦法”和“一条鞭法”。原“十段锦法”是为了解决当时优免太滥、赋役不均而实行的。庞尚鹏改革为:将十甲内丁、粮通融分为十段,分定十年,凡官吏、举人、监生、生员及重大士近丁等按例应优免者,开列名单于每甲名册前,这样就很好地杜绝了诡寄冒免之弊,减少了优免赋役的人丁,使普通百姓的负担得以减轻。同时,为了面对明时的赋役名目繁多,豪强们不断兼并土地,不少贫民田失而赋存,富户则田多赋少的社会极不公平现状,他将自己在余姚、平湖两县行之有效的“一条鞭法”在浙江全省推广。新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分步骤地逐渐将岁编徭役通编为一条,全部折银,随粮代征。百姓缴纳一定银两后,就可以免充徭役安心生产。官府以银募工充役。这样官民两利。第二,以往百姓的徭役差事十年一轮,由十甲百姓轮流充任。改为征粮后,则每户十年均摊。第三,将丁户分为二等,有田之丁编银适当增加,无田之丁编银量为递减。“一条鞭法”各种措施的实行,从而使原来繁冗纷杂的赋役变得直接简便,照田负税,无田存恤,商人受益,促进了货币的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一条鞭法”改革之滥觞,开“摊丁入亩”之先河,在中国财政史上也占有一定之地位。他在浙江一年多,改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在他改任福建巡抚时,也推动此法,同样取得了良好结果。他耿介刚直,不避权奸,于任官之处必打击豪强奸为,各府百姓都为其建祠以表赞誉。

  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提升他为大理寺右丞。隆庆二年二月,朝廷欲整顿盐政,全部刷新了督盐的长官,庞尚鹏受荐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两淮、山东、长芦盐政,兼理直隶、山东、河南、辽东等处屯田。在任督盐长官期间,改革了前任曾行的《克限法》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盐法的措施,打击了权贵舞弊、私盐横溢的行为,使盐引大为畅通,商人中盐的积极性提高,私盐因此也得到遏制,令国家边储得到充实,财政状况也得到扭转,为此,得到了各方的好评。但由于庞尚鹏推行新盐政,敢作敢为,令其他督盐政的御史深以为忌,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遭河东巡盐郜永春弹劾,吏部尚书杨博则力保他,却因后来皇帝罢免杨博而连带降了庞尚鹏的官职。翌年,又因其在浙江任巡按时缴呈宫中的白银成色不合要求,给予免官为民的处分。神宗继位,万历四年(1576年)冬,他官复原职。在巡抚福建期间,他不仅推行了“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还精简了驿递,因势利导地整顿了钱法,“修城隍、建桥梁、写《八闽通志》”,等等,为八闽父老乡亲们做了很多好事,被百姓们颂扬。

  庞尚鹏又是一名被众人称道的教育家,他出任畿辅督学,在抚按浙江、福建诸省时亦积极兴办地方儒学。在两淮理盐期间,有商人子弟习俗狂悖,殴辱场官,但他认为商人不是生来就见利忘义,关键在于教与不教,学与不学,为此他奏请朝廷,兴办“两淮运司儒学”,招收商人及灶户子弟入学,并从中选拔政府理盐的官吏。他对教育子女也十分重视,在免官家居期间,撰写了一部《庞氏家训》,内有“务本业”“禁奢靡”等,共计六十七条。要求子女们“劳其身、食其力、乃能立其家”。主张以儒为业,或者家商为常业,并在卷首序言中阐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成长之难如升天,复坠之易如燎毛。”

  万历五年(1577年),庞尚鹏又升左副都御史,不久触怒张居正,又被罢官回家。居家四年后去世,时年58岁。朝廷遣官致祭,天启中追赐谥惠敏。他著有《百可亭稿》16卷、《奏义》10卷、《殷鉴录》和《行边漫记》。

  庞尚鹏是明代中期杰出的改革家。他的一生是为民而官,为促进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畏艰难推动系列改革的一生。得民心为民政的举措,减轻了民众的各种负担,为广大百姓所称道,福建、浙江和广东民间都建有永赖祠纪念他。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手机版
无障碍版
政务微信
政务邮箱